风尚。
(四)奋力推动民生建设更具品质
促进充分就业。高质量推进 “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 7500 人以上、 高校毕业生就业 1700 人以上,保持公益性岗位 3300 个以上。大
力实施 “雁归来”工程,吸引返乡就业创业 5000 人以上。
教育优先发展。新建改扩建公立幼儿园、中小学,推进小区 配套幼儿园移交,增加学位供给,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回应群众期盼。落实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建
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职教产业园建设,办好特殊教育。
建设健康潢川。按照“ 乙类乙管”防治要求,持续做好新冠 病毒感染防治和疫苗接种工作。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支 持人民医院创建三甲综合医院,中医院创建二甲中医院,妇幼保 健院、第二人民医院创建特色二甲专科医院,仁和镇卫生院等 6 家乡镇卫生院建设二级综合医院。举办“潢川县第三届全民运动会”,营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围。
兜牢民生底线。全面落实社会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力求应保尽保全覆盖。加快光州康养特 色小镇建设,高质量运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
中心,建设村日间照料中心,逐步推动养老服务全覆盖。
各位代表,2023 年县重点民生实事已提交大会审议,通过后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
(五)奋力推动项目强基更添后劲
抓实项目谋划。聚焦 “ 12345” 总体思路,深入谋划一批具 有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紧盯省市重点,提高项目谋划质 量,力争储备省重点 “ 四库平台”项 目 150 个以上,推动 34 个 中央预算内项目、100 个专项债项目纳入上级 “盘子”,最大限度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抓牢项目建设。推行“ 1555”工作机制,全流程统筹、全周 期监管,推动项目建设。启动国道 106 城区至沪陕高速连接线改建,做好沿淮高速潢川段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潢川机场前期工程开建,推动南信合高铁、京港台高铁阜阳至黄冈段开工。滚动推 进 “ 三个一批”活动,持续开展月开工竞赛,实施省重点项目 10 个、市重点项目 50 个、县重点项目 100 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60 亿元以上。
抓好项目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建立政策、资金、用 地、环境容量全要素覆盖的项目服务机制,实行联审联批、调度 协调、督查通报、三色预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问题, 努力实现 “精准滴灌”,力争 77 个结转项目早完工、262 个储备项目早落地, 以更多实物投资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六)奋力推动环境优化更大提升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用足用好惠企助企纾困政策,推动免申 即享、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发挥 “信 商之家”、商会协会作用,办好“企业家日”“周一见”等活动, 争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探索信用场景应用,打造信用潢川。
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提升首 席服务官服务质效,畅通企业问题反馈渠道。对标指标考评体系, 再造审批流程,推行告知承诺制,强化 “互联网 监管”,推广 超时默认、自动用印事项,推动“ 自助办”常态化,不断提升企业满意度,确保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第二方阵。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化“三零”创建,推进“ 四治”融合。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进“一村(格)一警”建设;持续提升“ 四信”信访工作经验,完善“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一支 民调员队伍”机制;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着力打造平安潢川、法治潢川、和谐潢川。 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有力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七)奋力推动开放创新更高水平
实施精准招商。抓住苏信合作机遇,加深昆山潢川对接,发 展 “飞地经济”“ 总部经济”。坚持 “二分之一”工作法,聚焦 主导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开展产业链招商、商会协会招商、 资本招商、 以商招商、专业机构招商, 引进 10 亿元以上项目 3个、亿元以上项目 20 个,招商引资工作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扩大对外开放。落实进出口奖励政策,鼓励华英农业、黄国 粮业、广昱鞋业等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用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 场扶持政策,利用广交会等平台,引导企业走出去。依托保税仓,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增外资企业 3 家,引进外资项目 10 个,到位资本金 2000 万美元。
强化创新驱动。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加大科技创 新奖补力度,实施“春笋”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4 家、科技 型中小企业 50 家,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 16 家、专精特新中小企 业 12 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持续实施招才引智和 “雁归计划”,抓好创新人才引育。
(八)奋力推动改革重构更深层次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 次办”全覆盖,推动 “一业一证”“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提 升 “ 四电”应用能力,实现 “免证可办” 、材料 “应减尽减”。 推进数据共享、互联互通,高速高效开展远程异地招标,建成不动产交易 “一网通办”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效能。